淺  談  丹  道  性  功  與  仙  祖  戒  律


 

 

淺談丹道性功與仙祖戒律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 召集人 蔡秋棠  102.08.16.

    八月一日至七日,我們啟始了第一次北區與東北區仙祖廟參拜尋訪之旅,這回參拜了三十九家主祀仙祖的宮廟,由衷感謝大家撥冗熱忱接待,一起討論推展仙祖信仰的課題。歸來數日,夢中仍可見處處仙祖慈祥眼神的瞰視,也難忘如有某宮廟雖殘破失修,守廟大姐仍拖著僂的身影為我們熬煮青草茶等等。走完全程,內心之喜悅與沉重不可言喻,這是兩個相對而矛盾的心情。喜悅緣於得以參拜各處仙祖金身,在於拜見同道高士;沉重則在於深感吾人弘道責任深重。在參訪行程也略談及丹道 ─ 仙祖的性命雙俢。部份友宮也曾一起短暫練習簡易強身健骨的「命功」,此暫且不談,末學先報告丹道的「性功」。

    綜觀仙祖遺教處處都在演繹性功、命功之法,也在〈真經歌〉中闡述學術研究、持經咒、排法科均非真正入道之法,惟有實俢苦練心性始能有所成。末學以為在性功中首應遵循者為〈呂祖心經〉,應守者為仙祖法門之〈十戒十行〉,相關時人朗朗上口的貪嗔癡之說莫不融於其中。末學於斯恭錄

呂祖心經,曰

天生萬物惟人最靈。匪人能靈實心是靈。心為主宰一身之君。役使百骸區處群情。物無其物形無其形。

稟受於天良知良能。氣拘欲蔽日失其真。此心既失此身亦傾。欲善其身先治其心。治心如何即心治心。

以老老心治不孝心。以長長心治不悌心。以委致心治不忠心。以誠恪心治不信心。以恭敬心治無理心。

以循理心治無義心。以清介心治無廉心。以自愛心治無恥心。以積德心治為惡心。以利濟心治殘賊心。

以匡扶心治傾陷心。以仁慈心治暴戾心。以謙遜心治傲慢心。以損抑心治盈滿心。以儉約心治驕奢心。

以勤慎心治怠忽心。以坦夷心治危險心。以忠厚心治刻薄心。以和平心治忿恚心。以寬洪心治褊窄心。

以傷身心治沈湎心。以妻女心治姦淫心。以果報心治謀奪心。以禍患心治鬥狠心。以正教心治異端心。

以至信心治大疑心。以悠久心治無恒心。以始終心治反覆心。以施與心治慳吝心。以自然心治勉強心。

以安分心治非望心。以順受心治怨尤心。以推誠心治猜忌心。以鎮定心治搖惑心。以中正心治偏袒心。

以大體心治細務心。嗟乎人心不治不純。如彼亂絲不理不清。如彼古鏡不磨不明。如彼劣馬不勒不馴。

我故說經欲治人心。人心得治天地清寧。

    此即性功真諦,是天仙性功之玄關。修仙祖法門當時時遵行,方能心甯氣平,行功時得真入「諸識俱泯,一息尚存」之境,否則人慾橫流,不能懲忿窒欲,靜功中如何做到一心不亂?再觀〈醒心真經〉偈言「香火何時滅,滅了又重燃,入於大海中,百千億萬年。生老病死苦,終身被牽纏。因緣念上起,念上起因緣,夢覺即無夢,泡影亦虛懸,電光石火中,埋沒許英賢,那見傑出者,不是活神仙。」能不猛醒?不讚嘆仙祖教法「黃粱夢覺」之寓說嗎?而這個「覺」~ 這種覺悟正是步入仙宗大道的正法眼藏,也只有這樣的大覺悟,方是回頭履行〈呂祖心經〉治心之靈丹妙藥。    

    「黃粱夢覺」說的是大覺悟,是人生步入修行的轉折點;〈呂祖心經〉等相關心性修持經典皆是治心妙方,是步入性命雙修法門後,修習性功的重中之重。性功中又另有「懺」法,是悔以往之過;「戒」法,則是直接畫下不可逾越的紅線了。呂祖在〈涵三語錄〉中提示「吾法甚嚴…吾戒甚肅…」,說的戒法就是修性功的另一重砥礪方式,除〈呂祖心經〉由內而外的自心的制約,更可由外部行為反觀治心之道。其實在呂祖遺教所提示不可踰越的紅線甚多,但明白顯示「戒」字者,有〈十戒十行訓〉、〈十戒功過格〉、〈警世功過格〉、〈三壇圓滿天仙大戒〉。其中〈十戒功過格〉、〈警世功過格〉明定量化之功過數額度,〈天仙大戒〉署名呂祖所作,述說之範圍較廣,均暫不觸及,而直接探討入門可依持的〈十戒十行訓〉,呂祖祂老人家更在〈趵突泉語錄〉中對此訓做了更綿密的闡述。

       〈十戒十行訓〉所說十種當守之戒律為:戒淫、戒劣(蕩檢踰閑,如嫖流賭博等事)戒貪、戒妄 ( 指目空一切,無所不想,亦無所不作。)戒刻(非分之謂,常行得寸進尺之事。狡險狠戾,知物之不可得、不應得,而圖謀必欲得之。知事之必不可行,而多方行之以遂私欲。)自暴( 指自棄本分)、自滿、妒忌、戒懶、欺人自欺;十種當力行者為:主敬( 指人之心最易放縱。惟有以敬持之,則心常在腔子內。不會放緃無繩 )存誠、自重( 不是裝扮身分。而是端莊儀容,辭氣中節,一動一靜,自有溫厚和平氣象 )、自愛、自反( 反躬內省。假設事起倉卒,人以橫暴悖逆之事,加諸在我,必我平素不能愛敬,無禮無義,無怪彼卒然無禮相加,故我當忍耻受辱以應對之 )、自謙、行無愧事、讀有用書、憐才( 愛惜人才,也愛惜自己才能,使能用於光明處。不得以別人有才,排擠嫉妒而生忌刻之念。)、惜物

       〈十戒十行訓〉可說是由外而內,用言行反過來檢視修心的善法,與〈呂祖心經〉等由內而外的路徑,是相輔相成之法,如車兩輪,可令修行人言行一致,而入全真之境地。

    許多宮廟執事嘆息信眾跟著佛教走了,末學以為:不是道教不好,不是道教不如人,而是我們對自己教法研究精神確實不如人,所以也難說出個所以然。一般談到戒,多只能引用佛家用語,雖然各宗教修戒目的略同,但在宮廟經營層面上,末學用很不敬的世儈的比喻來說,信眾在佛寺可聽到第一手的佛言,為何要來道教宮廟聽我們二手的佛語?再者佛教和中國固有道教能包容萬法之胸懷不同,佛教排他性甚強,我們再如何認同佛道雙融,佛家人依舊視你為外道。我們不能傳佈自己的教法,自然也不能責怪流失的信眾。所以要興盛呂祖法門,惟有潛身研修性、命之學,才能在神佛保佑之外,將人格的層次也漸次提昇。而這談心性、戒律的經典是我們不能輕忽的。

       我的師父張家森先生說「心性易談,命功難說;只談心不修心或只修心不修命,都是白搭。」簡單幾個字,也道盡了呂祖提倡性命雙修的精隨了!最後末學再引  呂祖在〈敲爻歌〉的最後一段,與道友共勉。「……命要傳。性要悟。入聖超凡由汝做。三清路上少人行。畜類門前爭入去。報賢良。休慕顧。性命機關堪守護。若還缺一不芳菲。執著波渣應失路。只修性。不修命。此是修行第一病。只修祖性不修丹。萬刦陰靈難入聖。達命宗。迷祖性。恰似鑑容無寶鏡。壽同天地一愚夫。權握家財無主柄。性命雙修伭又伭。海底洪波駕法船。生擒活捉蛟龍首。始知匠手不虛傳。」


 

 

 

回首頁